5点刚过,天还没全黑,门口就有人探头探脑。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谁家熊孩子来蹭WiFi,结果人越来越多,队伍嗖地蔓到巷口。
排队声、点单声、锅铲敲锅沿的声音,混着街头的晚风,整条街像开了外挂。
手机还没焐热,厨房那边已经喊缺葱花了。
那种忙得手脚不分上下的劲头,只有亲身体验才知道,哪是什么奋斗鸡汤,简直是现实版的“开学夜市大逃杀”。
刚刚还在心里偷着乐,想着这回终于轮到我“走花路”,7点半一到,气氛直接跳水。
就像大屏幕突然切换成静音模式,桌椅空了一半,油烟都懒得冒。
8点、9点、10点、11点……每过一小时,就像被系统自动踢出房间。
暑假那会儿,好歹还能撑到半夜,哪怕是高三生拎着作业来买杯奶茶,都能让我心头一暖。
现在,连路过的小猫都像跟我赌气似的,远远绕道。
你要说我矫情也行,毕竟生意人哪有不熬夜的命。
但这落差感真不是嘴上两句能糊弄过去。
刚才还以为要“日进斗金”,眨眼间就成了“门可罗雀”。
微信群里同行一边晒空摊位,一边自嘲“今晚寡王又上线”。
有人说学校今年管得更严,家长也变精了,刚开学就开始“早睡早起”模式,夜宵直接成了“违禁品”。
还有的在群里吐槽,经济这两年也不太给力,消费降级不是段子,是大家的饭碗。
数据这东西,平时看看也就图个乐。
可今年开学夜市的生意真不是小道消息,全国范围内,夜市摊主的单量直接腰斩。
有平台还专门做了个小调查,说今年夜市平均营业额比去年少了将近20%。
你别小看这20%,不少摊主直接改行送外卖去了。
摊主群里,老李还开玩笑,“今年再这样,明年我考虑转战短视频带货。”
要说夜市这点事儿,其实像极了球场上的起落。
高峰时段像打季后赛,气氛爆表,大家都憋着一口气。
突然哑火,整个场面仿佛被对手压制得喘不过气。
心理学管这叫“落差效应”,但我更愿意说是“命运抽风”。
你看NBA,有的球星巅峰时呼风唤雨,一场失误就能被喷到体无完肤。
夜市生意其实也差不多,头天热火朝天,第二天就可能被现实打脸。
以前暑假夜市,那才真叫人间烟火。
家长带着娃,三五成群,吃完小吃还能聊会天。
生活的热气就在锅边油烟里蒸腾着。
可现在,谁还敢随便消费?
房贷、补课、兴趣班,个个都比夜市小吃更来劲。
成年人都懂,现在的“烟火气”也得算着来。
偶尔也琢磨,是不是我这摊子太老土?
是不是菜单太没创意?
是不是价格不够亲民?
但转念一想,身边同行也都差不多。
这里头的门道,其实和体育圈那点事有点像。
谁能一直高光?
谁又不会被舆论反噬?
CBA里头,不论是曾经的状元还是腰部球员,谁都得适应“有一顿没一顿”的现实。
街头巷尾的流行密码早就变了。
夜市摊主的苦和乐,不是三两句话能说清。
就像球员有时候被骂“高薪低能”,其实背后压力全得自己扛。
夜市的寂寞也好,热闹也罢,没几个人能真正体会。
你说现在流行健康生活,健身房比夜宵摊还火,多少摊主都琢磨着要不要改行卖健康餐。
时代风向变了,谁能保证下一个倒霉蛋不是自己?
邻居大姐前几天还神神秘秘跟我说,儿子八点被赶上床,理由是“早起身体好”。
孩子不服气,拿作业当挡箭牌,结果还是被“强制下线”。
家长、老师、孩子,谁不卷?
夜市摊主的冷清,不过是社会节奏的倒影,谁敢说自己能独善其身?
夜晚冷下来的时候,人也容易胡思乱想。
刷着朋友圈,看着别家摊子也是门可罗雀,心里那点自尊和不甘就跟锅底糊了一样,怎么洗都难受。
偶尔碰见做体育自媒体的朋友,聊起CBA球员的状态起伏,大家都明白,谁的日子都不容易。
球员场上一分钟,背后练了十年;摊主台前一小时,后厨备菜备到手软。
没哪个行业真能高枕无忧。
生活从来不是直线。
今天夜市凉了,明天谁知道?
说不定下一场风来,生意又是一片红火。
也许夜市会慢慢变成回忆,像那些退役老球星,偶尔被人提起,更多时候只能靠自己温习旧时光。
我倒不信什么“咸鱼翻身”,也没工夫等什么“天降奇迹”。
每天该干啥干啥,生意冷不冷,心里有点数。
你们那边夜市还热闹吗?
有没有遇到这种说凉就凉的局面?
留言区聊聊呗,互相打打气,看看谁能先熬到下一个风口。
反正,舞台还在,灯还亮着,没人喊停,我就不下场。
今晚收工早,哪天风又来了,咱们再聚不迟。
策略盈配资,股票配资咨询,盈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