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人眼中,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最可惜的,不是因美机组成员不规范驾驶而失踪于茫茫大海的中国飞行员王伟,而是他们损失了大量机密珍贵文件。
早在2023年3月23日美媒《商业内幕》就曾特别摘录了由詹姆斯·班福德创作的《间谍失败:外国间谍、内鬼、破坏者和美国反间谍的崩溃》一书中,有关于“中美南海撞机”的各种细节。
【《商业内幕》的相关报道截图】
措辞间轻描淡写的将撞机事件的责任全部推到了中国飞行员王伟烈士的身上,还表达了对中国趁机“搜刮”美方机密珍贵文件的不满。
美机组成员很不专业
在美国EP-3侦察机与王伟驾驶的歼8II相撞后,由于EP-3侦察机受损严重,主指挥奥斯本稳住飞机后,未争取中方许可,就擅自将EP-3侦察机迫降在了中国海南岛上的陵水军用机场中。
【擅自迫降在中国海南陵水军用机场的美军EP-3侦察机】
对于奥斯本的这一行为,班福德认为是很不妥当的,虽然避免了机组成员的伤亡,但也给中方提供了获取美国机密珍贵文件的机会。
班福德在上述书中这样写道:
“相当于他们把一架装满了绝密编码和加密设备、拦截装置以及大量高度敏感文件的美国国家安全局间谍飞机交给了中国情报部门。”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的美军EP-3侦察机】
虽然奥斯本在驾驶着摇摇晃晃的EP-3侦察机朝中国南海陵水军用机场飞去的时候,就下达命令“紧急销毁机上的机密珍贵文件”,但实际上,EP-3侦察机的机组人员根本没有接受过“如何在飞行中销毁满载国家安全局机密”的训练。
或者说,当时美方所有的间谍飞机机组成员都没有涉及到类似的训练,因为他们从来没有遇到会与受监视国家军机碰撞的情况,哪一次执行间谍任务,他们不是大摇大摆的去,大摇大摆的回?
结果没想到,在中国南海居然会面临如此突发情况。
【中美南海撞机场景还原】
也是因为没有接受相关训练,以至于EP-3侦察机上的机组成员销毁机密珍贵文件的手段十分粗糙。
这一点也在后来美国国家安全局解密的一份绝密损失评估报告中得到了证实:
“机组人员在保护其负责的机密材料方面的整体表现很差,他们普遍缺乏培训、紧急销毁实践、能力和完善的政策。”
比如说,机组成员用斧头损坏了机上的大部分笔记本电脑,但却没有破坏掉保存着敏感数据的内置硬盘;
【机上表面被破坏的笔记本电脑】
再比如说,机组成员在飞机成功完成迫降后,砸坏了飞机操作盘和显示屏等,但却没有破坏机上协调器和信号处理器等。
而这就给中方从机上获得大量机密珍贵文件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方获得大量机密珍贵文件
班福德认为,通过迫降的EP-3侦察机,中国“获得了一笔巨大的情报意外收获”。
首先是所有高度机密的通信拦截计算机、设备和文件。
班福德说当时这些都被整齐的存放在机上柜子里,并未被销毁或扔进大海,
“这就让中国情报部门得以深入了解美国国家安全局针对中国的能力。”
【“中美南海撞机”事件中的美军EP-3侦察机上存在大量机密珍贵文件】
其次是机上的各类笔记本电脑。
班福德表示,这些笔记本电脑机器及附带的“LUNCHBOX PROFORMA处理器”、“MARTES软件工具”,生成了大量电子信号情报文件,均因为损毁不充分而落入了中国信号情报专家手里。
再来就是机上的的加密设备、密钥以及整套密码本。
班福德认为这些东西让中国情报人员得以获得更多来自太平洋彼岸的高度机密通信。
除此以外,还有中国电子侦察机的研制,也受益于此次“意外所得”。
【中国自研的电子侦察机】
当然了,上述种种都是美方人士的一面之词,至于我国当时到底是不是得到了这么多机密珍贵文件,恐怕只有事件亲历者才清楚真相。
参考资料:
【1】《Mistakes by the US's top spies allowed China to turn a deadly mid-air collision into an intelligence coup(美国高级间谍的失误让中国将致命的空中相撞事件变成了一次情报政变)》 BUSINESS INSIDER(《商业内幕》)[2023.3.23.]
【2】《美媒揭秘中美撞机事件细节:中方或取得机密信息》 环球网[2017.4.12.]
【3】《南海撞机,中国得到多少机密?美方调查报告这么说》 上观新闻[2017.8.3.]
策略盈配资,股票配资咨询,盈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